目前,物聯網市場需求廣泛、潛力巨大,而在低功耗廣域物聯網(LPWAN)的技術競爭中,有三大技術脫穎而出成為第一梯隊,那就是NB-IoT、LoRa和eMTC,它們已經各自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產業生態。其中LoRa由于非授權頻譜的身份、與NB-IoT的競爭,以及政策規劃原因,在中國區一直存有爭議。
在近日召開的MWCS2018期間, LoRa聯盟(LoRa Alliance)大使kenny pai對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表示,LoRa與NB-IoT的爭議,是業內人士都比較關注的問題。NB-IoT是從電信的標準延伸出來的,大部分支持者是電信運營商,LoRa的標準是一個商業應用的平臺,兩者之間存在一些競爭,但商業模式是**不同的。LoRa是一種非常開放的運營模式,各個企業都有適合它的商業模式和規模做運營,同時行業用戶也可以封閉式建網應用,至于政策問題,就是另外的一個層面。
認可LoRa 聯通阿里入局
2017年12月13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下發了一篇名為《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設備技術要求》的征求意見稿,此征求意見稿對Sub-GHz頻段尤其當前普遍用于LPWA物聯網的470-510MHz頻段的使用做出了限定,其中重點更是“設備不能干擾其他依法開展的無線電業務,也不能提出免受其他無線電業務有害干擾的保護要求”,在當時看來,這句話似乎將國內的LoRa發展打入“冷宮”。隨即,該征求意見稿再無下文,而國內的LoRa發展也并沒有受到影響。
2018年3月,阿里云宣布全面進入物聯網領域,從云、管、邊、端全生態布局。4月,阿里云與中國聯通浙江省分公司聯合在杭州與盛達開始部署的基于LoRa技術的物聯網平臺,并已經開始試商用。同時,中國聯通浙江省分公司將于2018年年中之前在杭州和盛達部署一個基于LoRa技術的LoRaWANTM網絡,以擴大其物聯網網絡服務的范圍,將支持用戶更加便捷地去采用低功耗廣域網(LPWAN)解決方案去實現物聯網方案。
據阿里云IoT事業部市場總監王云詞介紹,阿里云的物聯網平臺兼容絕大多數的物聯網通信協議,同時也看到整個低功耗廣域網的巨大潛力,阿里云非常看好在非授權頻譜的廣域網前景,并開發了Link WAN 物聯網平臺,支持LoRa的協議。
低成本、建設靈活優勢明顯
據kenny pai介紹,目前,全球已有83家運營商支持LoRa,超過100個**部署了LoRa網絡,從美國、中國到俄羅斯、東南亞、南美,實現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覆蓋。 LoRa聯盟成立兩年多來,旗下我的通信協議和系統架構LoRaWAN已開始在市場部署,具備長壽命、長距離、低成本、靈活網絡構建等特點。具體來說,LoRaWAN采用低功耗架構,終端使命壽命長達十年,傳輸距離可達幾十公里,既可支持私人網絡,也可接入公共網絡,由網絡建設者靈活決定。
kenny pai強調,LoRa的設備目前已經有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,很多方案都是完整的解決方案,可以提供給客戶直接使用。目前,LoRa聯盟有超過500家會員,在產品層面以以LoRaWAN為主,網絡則有公共的、私人的,所有者既有電信運營商,也有綜合體。
阿里云已經將LoRaWAN廣泛用于園區管理、智能水表、智能電表、智能井蓋、貨物監控等,為LoRa在中國的拓展,起到了表率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