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 技術文獻 —
NEWS CENTRES發布時間:2019-03-26 13:24:08
日前,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白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全面竣工,形成面積達17萬平方米的蓄水湖。如今走進赤城,映入眼簾的是寬暢整潔的街道、別具特色的高樓、造型各異的大橋,花草樹木翠墨飄香、湖光山色交相輝映,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。自2006年以來,赤城縣累計投資74.2億元,著力建設“二河、三山、四大公園”等城建重點工程,全力打造“京北水城”。
赤城縣位于北京上游,北靠壩上草原,南接北京市懷柔、延慶二區縣,是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。境內黑、白、紅三條河流匯聚赤城縣云州水庫后,全部流入北京市白河堡水庫和密云水庫,多年平均徑流量3.47億立方米,占密云水庫來水量的53%以上。
近年來,赤城縣投入了大量的財力、人力、物力進行植樹造林和小流域治理,先后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、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,大力營造水源涵養林、水保經濟林,累計投資5億多元,造林155萬畝,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5%,完成水土治理面積1680平方公里,每年減少泥沙排泄100多萬噸,成為京北一道重要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地。
記者順著白河前往赤城縣云州水庫,當地人告訴記者,原來白河兩旁村民大多種水田,但因為水田費水,而且容易對白河造成面源污染,所以當地下了很大決心調整種植結構,壓縮高耗水農業。“退稻還旱”是赤城縣調整種植業結構的重要舉措。過去,赤城縣以種植冷水稻著稱,為了保護和節約水源,2006年,赤城縣黑河、白河流域3.2萬畝水稻全部改種玉米等耐旱農作物,年節水2000多萬立方米。
調整種植結構的同時,赤城縣加緊實施“退牧還林、封山育林”等舉措。剛開始推進的時候,每到春夏季節,縣政府領導都要到村里檢查禁牧工作。云周鄉白河村村民周顯文曾經是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,每年養羊的收入不下10萬元。封山育林之后,他放下養羊老本行,通過開墾荒地當上了種植大戶。現在村民不光種植旱地作物,還種植大棚蔬菜,利用各種科技手段來提高產量。有些村民還搞起了農家樂,村民們增收的方式多種多樣。赤城縣還根據當地生態特點,引導村民們發展生態旅游。村民張興貴說,前幾年,這里的山坡都是光禿禿的,一刮風就揚沙。“現在你們看,山都綠了,生意也好做了。”張興貴的生意,是在村里挖了3個養魚池,又開了1個飯館,專門為前來垂釣的游客烹飪釣上來的魚,每年收入七八萬元。
“山為骨、綠為肌、水為脈、文為魂”是赤城縣多年來堅持的生態建設理念。為加強河道治理,減少河道污染和控制洪水泛濫,赤城縣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,投資1.1億元,建設集防洪、景觀于一體的湯泉河綜合治理工程,投資1152萬元實施湯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。在云州水庫,只見開闊的水面上碧波蕩漾,云州水庫管理所主任張克俊說,為了護理好水庫,他們放棄了一些人希望共同開發水面搞網箱養殖的機會,“網箱養殖會給我們帶來效益,但那樣可能影響水質,這事咱可不能干。”現在,云周水庫每年只是投放部分魚苗下去凈化水質。
赤城縣礦產資源豐富,為了保護水源,赤城縣眼看著巨大利益不動心,嚴格限制在“三河”流域發展礦業。僅此一項,幾年下來縣里要少收入20多億元。近年來,為保護水源,加強環境治理,赤城縣政府先后關停、壓縮化肥廠、造紙廠等中小企業100多家。
上一篇:房子無人居住水表照轉不誤
相關推薦
在線咨詢
銷售熱線
銷售熱線:152-3782-8699